德国民风民俗
走近德国风俗,了解并知道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去德国学习、工作或者访问的人来说,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。如果事先一无所知,到时免不了会闹出笑话,或者给自己带来不便。所谓入乡随俗 ,就是这个道理。但怎么才能随得好呢?这就要事先有所了解。
*守纪律 讲整洁*
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,干什么都十分认真。凡是有明文规定的,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;凡是明确禁止的,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。在一些人的眼中,许多情况下,德国人近乎呆板,缺乏灵活性,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。但细细想来,这种"不灵活"甚为有益。没有纪律,何来秩序?没有规矩,何有认真?
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,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,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。在德国,无论是公园、街道,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,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,整整齐齐。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。工作时就穿工作服,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,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,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。看戏、听歌剧时,女士要穿长裙,男士要穿礼服,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。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。
*守时间 喜清静*
德国人非常守时,约定好的时间,无特殊情况,绝不轻易变动。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,都会按点到达,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。否则的话,就是不礼貌,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,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,并请求原谅。
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,除特殊场合外,不大喜欢喧闹。比方说,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,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,图的就是一个清静。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,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。例如,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、大声喧哗。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,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,请求他们谅解,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,尽可能不大声喧闹。否则,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,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,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。
*待人诚恳 注重礼仪*
通常来讲,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。多数情况下,他们都比较干脆。凡是他们能办的,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"可以办"。凡是他们办不到的,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"不行",很少摆架子,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。当然,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。
和西方许多国家相似,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。两人相遇时,不管认识不认识,也不管在路上,或者办公室、宾馆、电梯等地方,都相互打招呼,问声"您好"。餐馆吃饭时,也要向已就坐的顾客点头问候,真的是斯文对斯文,礼多人不怪。朋友见面以握手为礼,告别时亦如此。十分要好的、长时间未见的朋友相见或长期分开时可以相互拥抱。正式场合,仍有男子对女子行吻手礼,但多做个吻手的样子,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。在交往过程中,大多数人往往用"您"以及姓氏之前冠以"先生"或"女士"(也作"夫人"讲)作为尊称。只有亲朋好友和年轻人之间互相用"你"以及名字称呼。对女性,不管其婚否或长幼,都可以称"某女士",但对已婚妇女应以其夫姓称之。
送礼在德国也很受重视。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,一般都带礼物。大部分人带束鲜花,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,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(或者是自己写的书)或者画册之类等。在欢迎客人(如车站、机场等场所)、探望病人时,也多送鲜花。在祝贺他人生日、节日或者婚嫁等时,可寄送贺卡,如送贺礼,则以实用和有意义为原则,而不是以价格高低论轻重。所送之礼物都要事先用礼品纸包好。许多人常在收到礼后会马上打开观看,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。
在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,女士在许多场合下都受到优先照顾,如进门、进电梯、上车等,都是女士优先。男士要帮女士开轿车门、挂衣服、让座位等。女士对此只说声"谢谢",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,或者认为对方不怀好意。在同人交谈时,德国人很注意尊重对方。不询问人家的私事(如不问女性的年龄,不问对方的收入等),也不拿在场的人开玩笑。就餐谈话时,不隔着餐桌与坐得较远的人交谈,怕影响别人的情绪。
德国购物心得
德国购物心得
来到德国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, 柴米油盐这些东西与中国完全不一样, 在德国购物说句俗话那是要 “悠” 着点。
完全一样的东西, 在不同的店里, 价格能相差一倍以上。 买东西的学问可大了: 要买一般食品可以到几大廉价超市 “REAL” “PLUS” “LIDL”等等, 噢, 当然不能忘了还有 “ALDI”, 它在德国有3050家连锁店呐。 虽然店的规模很大, 却没有那种“店大欺客” 的现象, 相反, 每个连锁店的服务态度都好得很, 服务, 尤其是售后服务做的相当周到, 举个例子来讲: 我的一个朋友买了一口炒菜锅, 用了一个月, 觉得不好, 想去退货, 可又觉得时间拖得太长了, 不好意思和店家说, 但还是想试一下, 便想了很多理由, 拿着发票去了, 还边走边寻思着会受到店员怎样的诘难, 而自己又应该去怎么应答。 可是到了ALDI, 刚刚对店员出示了发票, 说明了想退货的意图, 服务员立刻回答: “我们的商品给您造成了不便, 对不起, 马上可以退换!” 朋友编造的种种理由都白费了, 从此他对ALDI是心悦诚服, 成了ALDI忠实的顾客。 就是通过这种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, ALDI这种连锁超市占据了极大的德国零售业市场份额。
在德国有一个笑话, 说什么地方男人都去, 但从来不说, 答案是红灯区; 什么地方女人都去, 但从来不说, 答案是ALDI。 ALDI的商品较为廉价, 是德国中低产阶层的购物首选, 过去, 稍微有点钱的人就不愿进ALDI, 认为在那里买东西 “掉价”, 但现在不一样了, 连德国人自己都说 “感谢上帝创造了ALDI”, 事实上, 有很多富有的德国人都是ALDI的常客--德国人觉得实用才是最重要的。 可是即使像在ALDI这样的店里买到的东西也不见得是最便宜的。 所以经常见到德国人开着 “BMW”, 在不同的超市之间穿梭, 提着大包小箱的好不辛苦, 其目的只不过和我们穷学生一样想省点钱。 用“东市买骏马, 西市买鞍毡” 来形容在德国购物真是满传情的。
德国的蔬菜比肉贵, 有很多在中国常见的蔬菜在德国很难买到, 超市里卖的一般都是经过冷藏处理的蔬菜, 要想买到廉价而且新鲜的蔬菜, 要去土耳其市场。 凡是稍微大一点的德国城市, 一般都有土耳其市场, 那里经营的瓜果蔬菜是新鲜又便宜的。 每到周末的时候, 土耳其市场人潮涌动, 来自各个不同国家的购物者,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, 走到一起来了-- 二战后有大批的土耳其人移居德国, 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, 获得了德国人民的尊重。 在土耳其市场, 你能看到的不仅仅是热热闹闹的购物景象, 还能体会到一份各国人民和睦相处的温情......
其实有些日常生活用品不一定非要新的不可, 有些大可光顾二手货市场和 “跳蚤市场”, 二手货市场不言而喻是卖旧货的, 而跳蚤市场却是极有德国特色的, 也是经营旧货, 但是时间和地点都不固定, 像跳蚤一样东窜西蹦的, 因而得名。 而卖东西的有很多人并不是以经营为目的的, 他们卖东西, 只不过是为了使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在别人身上从新实现价值, 所以东西一般都很便宜, 比较像一个互助市场。 我就曾经在跳蚤市场以10马克的低价买了一套二战时期的纳粹军服, 到不是欣赏, 只是觉得那是一段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, 或许我们应该保存些什么作为纪念。 有很多德国人全家出动去跳蚤市场卖东西, 一方面共度周末其乐融融, 另一方面还在讨价还价中结识了新的朋友。
在德国还有一些大的连锁购物中心, 像“KAUFHAUF” “WOOLWORTH” 等等, 除了个别的东西便宜以外, 都价格不菲, 如果不是圣诞节后大减价或者是春秋季大处理的时候, 最好不要闯进去, 否则一定被“宰”得血肉模糊的, 可不要怪我没告诉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