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黄的沙海覆盖着整个埃及大地,尼罗河犹如一条墨绿色的缎带纵穿而过,在地中海入海处,冲积出一片肥沃的绿洲。
尼罗河三角洲的黑土地孕育了埃及7000年的灿烂文明。公元前5000年,日渐干旱的气候灼烧着埃及地区丰茂的草原,慢慢地,沙漠取代了草场,游牧部落不得不聚集到尼罗河沿岸。他们在此定居下来,耕种、捕渔。
在法老建造金字塔之前,埃及人最引以为容的是丰饶的尼罗河三角洲。
地处亚、非、欧边界,尼罗河三角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。这里是战场。自古以来,侵略者总是想方设法地控制这片能为他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土地。闪米特人引入骏马和战车,埃及人用它们扩张自己的王国;希腊人创造了亚历山大港,同时也带来古老的文明。
今天,三角洲上的战斗是如何保护水土资源。
150年前,埃及拥有500万英亩的耕地和500万人口,现在耕地有700万英亩,而人口数量却一跃升至6000万。差不多每9个月,就增长100万。
距开罗600英里的阿斯旺大坝,阻挡着泛滥的洪水,同时也截住了尼罗河水带来的淤泥。缺乏新的沉积物来填补,加上海水的侵蚀,三角洲逐年下陷。这个过程是倾斜的,东北边偏低,每年下沉5mm,西北面3mm。下陷的后果是土地盐碱化,并进一步影响到陆地淡水资源。
开罗的经济和城市扩张,将数百平方英里的富饶土地封存于水泥道路之下。人类制造的化学废物渗入湖泊与河流,危及渔业和饮用水。
自公元前332年,被希腊人占领,既而作为粮仓归顺罗马,尼罗河三角洲又先后被利比亚、努比亚、土耳其、法国、英国侵占。然而这些都未能磨灭它的辉煌。这一次面临自身的挑战--人口增长、土地流失、环境污染...,三角洲是否能再次幸免于难呢?
ANKH--古埃及人用来描绘生命的符号,组合起来象一把钥匙,但也许更象是埃及文明的分布图:笔直一条的是尼罗河,被分隔开的东、西部分象征“每一天的诞生和太阳的陨落”,而中间的“环”就是尼罗河三角洲。这片绿洲养育着埃及75%的民众。古埃及人称它为“kemet”,意思是“黑色的土地”。现代人并没有珍视它的价值,在开罗你随处可见,黑土地的“木乃伊”--砖块。
用泥土烧制砖块比城市的扩张更加可怕。这些砖的原料都是最肥沃的土壤。有些农民甚至挖去耕地的表层,卖给砖块制造商。如此一来,高处土壤里的化学废物将流失到被掘低的耕地里,破坏土壤的成分。
尽管埃及政府已颁布法令,禁止类似事件发生,但似乎并不奏效。人们在数钱的时候,并没有考虑一块砖可孕育多少种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