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南非的原住民講起 人文歷史學家發現,遠在庫族人(何騰托人)和閃族人(布希曼人) 之前的10萬年,南非早有人類居住。 史學家調查發現,人類最早的發源地在非洲,南非位於非洲大陸的最南端,自然也是古人類化石出土與文明進化的知識寶庫,可溯根源遠達數百萬年。
所謂的「現代人」在南非居住至少已經有10萬年,早先石器時代的小群游居獵戶在他們所到之處留下豐富的岩畫遺址,這些遠古人類便是後來南非庫族人(Khoe)和閃族人(San)的祖先。「庫族人」和「閃族人」在早期歐洲語系中又稱為「何騰托人」(Hottentots)和「布希曼人」(Bushmen),庫族人早在距今約2000年前就已經懂得放牧,並逐水草而居。少數民族的生活空間隨著稍後歐洲人登陸而被剝奪,資源被佔用,最終淪為奴隸。
說起原住民,庫族人和閃族人是最早入主南非的人類,但在2000年前,第一波班圖語系的耕作者進入南部非洲 (註:班圖=Bantu,是黑人語系的泛稱),帶來鐵器時代文化、農耕技術和作物。班圖人初期選擇水源較豐富的東部地區定居,到了1000年前,他們已經散佈在整個高地草原區(Highveld─泛指豪登省大約堡一帶高地,海拔1200-1700m),農業色彩更加明顯。
班圖人在南非定居後,逐漸形成部落體系,由牛隻最多的人擔任部落首領,首領的角色就是部落指導員,是一個精神象徵。以牛群下聘娶妻的風俗漸漸形成一夫多妻的部落文化,如此一來,親族人口增加,又形成了社會的中堅力量,弱小族群成為旺族手下的打工者,主僕制度也因此產生。
冶煉技術的發明,使得早期手工藝品趨於精緻化,班圖人的棲息生態從富庶的東海岸自耕農,到西部沙漠邊緣的集中部落,不一而足。由於西部雨量少加上沙漠氣候不良,班圖農民並沒有將棲息的領域擴展到西部,這片乾旱荒蕪的大地依然屬於古老的庫族人和閃族人,因此,在歐洲移民初抵南非的150年間,從西開普省向外擴張,非洲人並未察覺白人的存在,也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。
|